当上海普通住宅还在为去库存发愁时,黄浦区外滩的豪宅市场却上演了一场"钞能力"对决。9月21日,嘉里金陵华庭二期120套房源引来227组客户争抢安信,单日收金98.43亿元,最高单价32.68万元/㎡刷新上海新房纪录。这已是该项目半年内第二次"日光",背后折射出的财富逻辑值得深挖。
现象复盘:外滩豪宅"日光"背后的数据震撼
金陵华庭二期首批推出的120套房源,户型358㎡起步,套均总价8200万元。最贵一套865.49㎡复式总价2.83亿元,相当于普通人300年的工资总和。227组高净值客户争夺120套房源,认购率190%,仅认购金就冻结超18亿元。
展开剩余59%对比同期市场:8月以来上海已有6个豪宅项目"日光"安信,而郊区楼盘普遍降价10%-15%仍难去化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,暴露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深层分化。
深层逻辑一:核心地段稀缺性成"终极避险资产"
项目毗邻外滩与延福绿地的1.8万㎡绿地,坐拥陆家嘴天际线景观。这种"外滩+绿地+江景"的三重稀缺资源组合,在上海土地市场几乎绝版。
数据显示,2023年上海内环内住宅用地供应仅占全市4.7%,核心区新房库存去化周期不足6个月。当郊区房价回调时,黄浦区豪宅年内涨幅仍达8%,印证了"地段即抗跌"的硬通货属性。
深层逻辑二:政策松绑精准激活"沉睡购买力"
8月25日上海出台"沪六条",非沪籍单身购房门槛从5年社保降至3年,直接释放高端改善需求。但政策红利呈现明显分化:总价3000万以上房源成交环比增长42%,而300万以下刚需盘成交下滑19%。
这背后是财富结构的断层:上海600万资产家庭达63.9万户,他们更关注资产保值而非居住需求。一套32万/㎡的豪宅,本质是抵御通胀的金融工具。
深层逻辑三:产品策略颠覆行业"规模迷信"
开发商放弃传统高周转模式,358㎡起步的户型直接过滤掉非目标客群。装修标配德国博德宝橱柜、瑞士瑞族电器等顶配,单厨房造价超200万元。
这种"精准打击"策略成效显著:嘉里两期推盘共收金190亿元,去化周期仅3天。反观某暴雷房企,年内降价促销项目去化率仍不足30%,印证了"少而精"胜过"大而全"的新生存法则。
启示与预判:豪宅火爆背后的行业变局
这场百亿级抢购潮传递出三个信号:房企必须从拼规模转向拼核心地段运营能力;政策调控将更注重分区施策;市场K型分化可能持续加剧。当32万/㎡的房产被视作避险工具时安信,我们或许该思考:住房的居住属性与金融属性,究竟该如何平衡?
发布于:山西省九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